匠心育乌鸡 实训炼真功 ——我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开展泰和乌鸡养殖实践

发布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4-10 浏览次数:

刘燕/文葛曾旭/图

为深化产教融合,践行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我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依托校内柚园实训基地,组织学生开展泰和乌鸡养殖实训活动。在葛曾旭、刘燕等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们通过角色转换、技术攻关、生态管理等实践环节,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,在真实养殖场景中师生共进,提升职业素养。

角色转换:从“新手”到“场助”,在责任中成长

23级大专班16名学生首次以“生产场助”和“兽医场助”的身份辅助其他班级开展实训。其中,4名兽医助理负责疾病防控和养殖报表制作,12名生产助理深入各小组指导实操。从鸡舍修缮到饲料管理,学生们在葛曾旭老师“细节决定品质”的叮嘱中,每个钉子的位置都关乎后续养殖效率的态度亲手加固木板、优化空间布局,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

技术攻关:破解“啄肛”难题,在实践中创新

2月28日,首批泰和乌鸡入驻基地后,鸡群频繁出现啄肛现象。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迅速行动:设立隔离救治区、配置专用药物,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问题根源。团队创新提出“密度均衡+光照调控”方案,将两棚存栏量差值控制在10%以内,并加装控光设施。经过两周调整,互啄率显著下降,成功将《家禽生产学》知识应用于实践。

生态管理:构建三位一体防护体系

针对泰和乌鸡的养殖特点,实训团队建立了立体化管理模式。在教师指导下,肖嘉俊等同学设计了涵盖温湿度监控、防疫消毒等20余项指标的《环保卫生周报表》《养鸡生产周报表》和《生物安全检查表》。同时,创新采用“分时分区放牧法”,兼顾鸡群运动需求与果园生态循环,实现科学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



师生共进:理论实践交融,传承中孕育新篇

“报表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鸡群健康的晴雨表。”刘燕老师强调。学生们通过全程参与鸡群管理,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,更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。目前,基地存栏的泰和乌鸡长势良好,预计本学期末将完成首个完整养殖周期。

此次实训通过“师带徒、老带新”的模式,培育了一批懂技术、善管理、肯吃苦的畜牧人才。参与学生感慨道:“当我们看到鸡苗羽翼渐丰,仿佛也看见了自己的职业梦想正在破壳成长。”柚园里的声声鸡鸣,正是知识与实践交融的回响。